出門  左右邊都是電車站,這裡有3個涵洞,最右邊是電車走的,中間是汽車走的,最左邊是人行道

一早 天氣超冷,保養軌道的人已經在工作了

有沒有看到,電車上是伯朗咖啡的廣告耶

住處附近的Malostranské náměstí電車站

聖尼古拉教堂Kostel sv. Mikula?e

三位一體聖柱Column of the Holy Trinity

布拉格城堡下的斜坡,這條聶魯達街Nerudova曾經是「皇家之路」的一段。以捷克作家和詩人揚·聶魯達命名

這條古老街上的建築物裝飾著古代門、雕塑,浮雕和壁畫。壁畫位於入口處,作為房屋的標誌,在中世紀就像門牌號碼的功能(例如,兩個太陽、紅獅子、金色皇冠...)

很高雅的雕塑,可惜我們行李箱裝不下

捷克有名的刺蝟彩色筆

小房子

這條街的上端,是通往布拉格城堡的台階

 

另一邊,往查理大橋的方向走去

路上有一家Manufaktura,就在麥當勞隔壁

店裡還有賣木雕玩具

從查理大橋邊的樓梯下來,到Na Kampe街

Lovers' Bridge上,鎖滿愛情鎖的欄杆

河面上的水車


藍儂牆Lennonova zed

(維基)1980年代起人們開始在這面牆上塗寫 約翰·藍儂 風格的塗鴉以及披頭四樂隊 歌詞的片段。
1988年,藍儂牆成為捷克群眾發泄對於胡薩克共產主義政體憤怒的源頭。大批捷克青年在牆上書寫不滿的標語,最終在查理大橋附近導致了一場學生、警察之間的大規模衝突,共有幾百人被捲入。參與這次行動的學生被諷刺地稱為藍儂主義者,捷克當局把這些受過教育的和平人士分別誣衊成酗酒者、精神病患者、反社會分子和西方資本主義間諜。
最初的藍儂肖像早就被一些新的塗鴉所覆蓋,儘管當局曾經專門找人來進行重繪,但每次就在重繪的第二天,牆面上又會被鮮花圖案和詩歌所填滿。在當代,藍儂牆已經成為表達青年理想,比如愛與和平 的一個象徵性符號。
牆面的擁有者慷慨的同意這種形式的塗鴉繼續下去,促成了如今可愛的藍儂牆的新生

 

搭電車到Újezd LD,雖然不遠,反正買了車票,不坐白不坐


換搭纜車上佩特任公園Petrin Hill

 

纜車也是一輛上山,一輛下山

今天山上人不多,雪很多

繼續往 佩特任瞭望塔Petřínská rozhledna

這是一個仿效巴黎艾菲爾鐵塔的信號發射塔。在1992年Žižkov電視塔建成之前,充當著布拉格的主要電視信號發射塔

飢餓牆(Hladová zeď)

(維基)出現於1361年捷克饑荒以後,當時這堵牆為該市的窮人提供了生計。修建這堵牆的目的不是戰略需要,而是雇用窮人,使其得以餬口。「飢餓牆」已成為一個在捷克語中,無用的公共工程的一種委婉說法

 

St Lawrence Church

鏡子迷宮Bludiště na Petříně

 

爬雪已經不夠了,爬竿

遠眺布拉格,左邊就是聖維特教堂

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碑Pomník obětem komunismu

(維基)這座紀念碑揭幕於共產制度垮台後12年的2002年5月22日,是捷克雕塑家Olbram Zoubek、建築師 Jan Kerel 和 Zdeněk Holzel的作品。由當地議會和政治犯聯盟(KPV)出資建造。這座紀念碑展示7個沿階梯下行的銅像。這些雕像顯得越來越衰敗 - 失去了四肢,軀幹也裂開。這象徵政治犯受共產制度迫害

 

下山後,要走去 跳舞的房子

Zdymadlo Smichov船的電梯

這種有落差的河面,就靠這個船的電梯上下了

跳舞的房子Dancing House
跳舞的房子。宛如一位男士摟者女士在跳舞

布拉格新市政廳Novomestska radnice


維護中的 國家博物館Narodni muzeum

瓦茨拉夫廣場Wenceslas Square

路邊超小的付費廁所

瓦茨拉夫廣場 走到底,左轉進 民族大街,剛好迎著落日,石板路都閃閃發光

下午茶時間,來到這間百年老店 - 羅浮Cafe Louvre

菜單 很像一張大報紙

真的不錯吃,價位比台北一般的咖啡廳便宜。其實布拉格,食衣住行 都比台灣便宜,聽說這還是漲價後的,我怎應該早幾年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rm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