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b5bdd4071b21.jpg

姑蘇城外寒山寺

 

2005_0111 SU 017.jpg

虎丘風景區,虎丘在古代就是著名的景點,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宋代 蘇東坡曾有「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的讚譽。

2005_0111 SU 008.jpg

搭馬車上虎丘

2005_0111 SU 011.jpg

2005_0111 SU 035.jpg

虎丘得名始於春秋。吳王闔閭曾在此建行宮。西元前496年,闔閭在吳越之戰中負傷後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遺體葬在虎丘山。據《史記》記載,當時徵調十萬軍民施工,並使用大象運輸,穿土鑿池,積壤為丘;靈柩外套銅槨三重,池中灌注水銀,以金鳧玉雁隨葬,並將闔閭生前喜愛的「扁諸」、「魚腸」等三千柄寶劍一同秘藏於幽宮深處。據說葬經後三日,金精化為白虎蹲其上,因號虎丘

2005_0111 SU 015.jpg

虎丘塔的全名為虎丘雲巖寺塔,從公元959年開始建造,到961年建成。虎丘塔是一座仿木結構樓閣式大型磚塔,塔身為八角塔,高七層。明代1638年進行修葺時,發現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於是在重建第七層時採取了補救措施,將第七層的重心南移。二十世紀後繼續整修,已經控制了傾斜的問題

2005_0111 SU 023.jpg

觀音泉在虎丘觀音殿後,園門上刻有“第三泉”三個大字。第三泉又名“陸羽井”,據《蘇州府志》記載,陸羽曾在虎丘寓居,發現虎丘泉水清冽沽瑩,甘美可口,便在虎丘山上挖一口泉井,所以得名

 

2005_0111 SU 032.jpg

劍池

在蘇州虎丘山下。一入“別有洞天”的園門即是劍池,門旁有“虎丘劍池”四個大字,筆力雄勁,為唐代顏真卿所書。據文獻記載,劍池之下,為春秋晚期吳國國君闔間之墓,為建該墓,當時徵調10萬民士,鑿池三年方成。因闔間愛劍,下葬時以寶劍3000殉葬。相傳秦始皇和東吳孫權曾遣人在此鑿石求劍,無成。鑿處遂成深2丈的長方形深池,故名劍池。池旁峭壁如削,刻有“風壑雲泉”四字,筆法圓潤,傳為宋代米莆所書

 

 

2005_0111 SU 044.jpg

斷梁殿,是虎丘二山門,建於元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因脊椽由左右兩段接合而成,且全殿不用金屬構件作緊固,只用竹、木釘而聞名

據蘇州民間傳說,元代的時候,皇帝下了一道聖旨,要蘇州地方官吏限期在虎丘建造一座殿門。當各項工作準備就緒而打算上正梁時,工匠們突然發現,原本作為正樑的大木料被當作頂樑柱而一鋸成兩截。由於限期已經臨近,無法再另外尋找正樑的木料,老工匠"賽魯班"想方設法建造了這座斷梁殿,總算按期竣工。

2005_0111 SU 040.jpg

2005_0111 SU 050.jpg

楓橋景區

2005_0111 SU 047.jpg

寒山寺相傳始建於六朝時期的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從天台山來此作住持,遂改名寒山寺。

寒山寺因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聞名中外。

近年,各地遊客,特別是日本、韓國遊客經常專程在新曆元旦、舊曆除夕到寒山寺聽新年鐘聲。

 

2005_0113杭州 001.jpg

另一天 往太湖出發

2005_0113杭州 006.jpg

太湖

2005_0113杭州 011.jpg

西山國家 森林公園

2005_0113杭州 014.jpg

2005_0113杭州 016.jpg

林屋古洞

林屋古洞 屬石灰岩地下廳式溶洞,洞內廣如大廈,立石成林,頂平如屋,故稱林屋。

2005_0113杭州 018.jpg

2005_0113杭州 020.jpg

2005_0113杭州 023.jpg

2005_0113杭州 024.jpg

 

據《雲笈七簽》等道教經典記載,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為第九洞天,一稱“左神幽虛之天”,別稱“天后別宮”。相傳,古時有龍居林屋洞內,故洞體似龍,又稱“龍洞”,林屋山亦稱龍洞山。

2005_0113杭州 027.jpg

山頂有“駕浮閣”,高24公尺,可觀梅園勝景。3000畝梅海,蔚為壯觀。“林屋梅海”已成為最大的賞梅及梅文化活動基地。每年2月底至3月初“ 太湖西山梅花節”勝會便在此召開

2005_0113杭州 028.jpg

駕浮閣 頂 敲平安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rm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