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序將維也納走走會看到的景點,先翻<維基>記錄一下,下次經過才不用一直找Google

2015-01-29-077.JPG

西站Wien Westbahnhof

往Melk、Salzburg、瑞士等西邊區域的火車在這邊搭

IMG20171011170420.jpg

瑪利亞希爾夫大街Mariahilfer Str. 

最大和最著名的購物街之一

2011-05-04_1105.jpg

Sankt Mariahilf (Barnabitenkirche)

鵝少女噴泉Gänsemädchenbrunnen

鵝少女噴泉描繪了一個站立在石柱上的女孩,拿著一隻鵝。另有有兩隻鵝的擔任雨漏的功能。這種設計是因為噴泉原來的位置,是位於維也納的家禽市場

2011-05-04_1116.jpg

維也納博物館區MuseumsQuartier

維也納博物館區簡稱"MQ",2001年9月揭幕,駐紮著幾十家大小不等的藝術機構

兒童博物館ZOOM Kindermuseum

2011-05-05_1365.jpg

立奧波德博物館Leopold Museum

<魯道夫·立奧波德>和<伊莉莎白·立奧波德>,50年來收集了超過5000件展品,1994年得到奧地利國家銀行的援助,成立 立奧波德博物館私人基金會。2001年,立奧波德博物館開幕。

收藏品的重點是20世紀上半葉的奧地利藝術,包括<埃貢·席勒>和<古斯塔夫·克林姆>的重要作品,展示了從維也納分離派、新藝術運動到表現主義的逐步轉變。19世紀和20世紀奧地利主要的藝術作品則作為歷史背景

IMG20190901181044.jpg

Halle E + G BetriebsgmbH

音樂和表演藝術的舞台

IMG20190901181033.jpg

現代藝術博物館mumok

奧地利建築師Ortner&Ortner設計的石頭建築

IMG20190901180341.jpg

瑪麗亞·特蕾西亞廣場Maria-Theresien-Platz

博物館及廣場興建於1819年,廣場中心是奧地利女大公·神聖羅馬帝國皇后<瑪麗亞·特蕾西亞>的大型雕塑

瑪麗亞·特蕾莎·沃爾布加·阿瑪麗亞·克里斯蒂娜(1717/05/13~1780/11/29),哈布斯堡君主國史上唯一女性統治者,統治範圍覆蓋奧地利、匈牙利王國、克羅埃西亞、波希米亞、特蘭西瓦尼亞( 羅馬尼亞中西部地區 )、曼托瓦(義大利北方)、米蘭、加利西亞-洛多梅里亞(波蘭的南部和烏克蘭的西部)、奧屬尼德蘭(比利時一帶)及帕爾馬(西班牙外海的小島)。通過婚姻,其亦為洛林公爵夫人、托斯卡納大公夫人及神聖羅馬皇后。

1740年10月神聖羅馬皇帝 查理六世 過世,瑪麗亞·特蕾莎 作為其女即位,開始其近四十年的統治。查理六世 先前試圖通過《1713年國事詔書》保證其繼承權,並餘生致力於確保其得以施行。查理過世後,薩克森、普魯士、巴伐利亞和法國先後宣布拒絕繼續承認詔書,普魯士亦由此起兵入侵富裕的哈布斯堡省份西里西亞,引發長達九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並最終征服之。七年戰爭期間 瑪麗亞·特蕾莎 試圖奪回西里西亞,但未能成功。

瑪麗亞·特蕾莎 及其夫神聖羅馬皇帝 法蘭茲一世 共育有十六名子女,其中有日後的法蘭西王后、那不勒斯與西西里王后、帕爾馬公爵夫人及兩位神聖羅馬皇帝約瑟夫二世和利奧波德二世。十六人中有十一女五子,十人最終得以成年。瑪麗亞·特蕾莎原則上應當將其權力轉讓予法蘭茲和約瑟夫,但在奧地利及波希米亞二人均與其共治。其本人在謀士支持之下擁有絕對權力,頻繁批評和反對約瑟夫的決策。雖然史學界認為 瑪麗亞·特蕾莎 在才智上不及 約瑟夫 和 利奧波德,但她深知本人公眾形象的重要性,並由此能夠獲得其子民的尊重和愛戴,有「奧地利國母」之稱。

瑪麗亞·特蕾莎下令進行財政和教育改革,在 弗里德里希·威廉·馮·霍格維茨伯爵 及 赫拉德·范·斯韋騰 協助下推動貿易及農業的發展,並對奧地利落後的軍事進行了改革,總體提升了奧地利的國際地位

IMG20190901175844.jpg

自然史博物館Naturhistorisches Museum Wien

自然史博物館(Naturhistorisches Museum)和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這兩座建築物完全相同,只是前面的雕塑有所區別。自然史博物館前裝飾著當時奧地利科學界已知的各個大洲 - 非洲、亞洲、歐洲和美洲人格化雕像,而藝術史博物館前則裝飾著歐洲著名藝術家 - 例如勃魯蓋爾等人的雕塑中

IMG20190901180558.jpg

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

霍夫堡皇宮大門Äußeres Burgtor

霍夫堡皇宮大門是弗蘭茨一世皇帝時代的產物。它由彼得諾比勒(PeterNobile)設計,並完全是由士兵們動手建造的。一八二四年,這座富麗堂皇的大門專門選在萊比錫大會戰( 盟軍第一次從拿破崙軍隊手中收復失地)的紀念日落成,以此為弗蘭茨皇帝敗北雪恥

IMG20190901104853.jpg

英雄廣場Heldenplatz

兩座英雄的銅像凝固著哈布斯堡王朝盛世的榮光。這兩個人都是奧地利歷史上抵抗外族侵略的英雄,廣場因此而得名。

在此曾發生許多重要事件-最著名的是1938年希特勒在此宣告德奧合併

成功抵禦拿破崙的 卡爾大公爵Erzherzog Karl - Reiterstatue

卡爾大公,泰申公爵,全名卡爾·路德維希·約翰·約瑟夫·洛倫茨(1771/9/5~1847/4/30), 奧地利元帥,利奧波德二世和皇后瑪麗亞·盧多維卡公主之子,弗朗茨二世之弟。儘管他患有癲癇病,但不影響他作為指揮官和奧地利軍隊的改革者

在土耳其人大戰中戰無不勝的 歐根親王騎馬雕像Prinz Eugen - Reiterstatue。此兩座雕像的馬匹只有兩腳著地,僅以此支撐整個雕像的重量,是難度很高的技巧。據說雕像的作者斐科恩(Anton Fernkorn)無法再使用相同的技巧來創作雕塑,後來便發瘋了。

弗朗索瓦-歐根,薩伏伊-卡里尼昂親王(1663/10/18~1736/4/24),哈布斯堡王朝的偉大將領之一,神聖羅馬帝國陸軍元帥。他與英國的約翰·邱吉爾、法國的維拉爾元帥,並列為歐洲18世紀前期最優秀的天才將領

1697年奧地利東方的鄂圖曼帝國從失敗中恢復過來,力圖趁奧地利忙於西線作戰的時候,反攻收復失地。於是,歐根自請轉調奧軍東線,在1697年任駐匈牙利奧軍總司令,率軍3萬駐屯匈牙利的多瑙河畔。

同年9月,鄂圖曼帝國與神聖同盟(奧地利、波蘭、威尼斯和俄國)爆發森塔戰役,他率領奧地利軍,趁穆斯塔法二世率軍在森塔半渡提薩河時,突然襲擊鄂圖曼軍隊,贏得奧地利有史以來一個最完整和重要的勝利。戰役中,10萬土軍大部潰散,陣亡2萬人、淹死1萬人,奧地利軍隊不抓俘虜,屠殺了幾乎所有傷兵,甚至繳獲鄂圖曼帝國蘇丹的金帳和軍費金庫。

這是歐洲軍隊第一次擊敗一位蘇丹御駕親征,而且取得最徹底的勝利。森塔戰役的勝利者歐根親王,幾乎是一夜之間在整個歐洲聲譽雀起,成為打擊異教徒的歐洲英雄
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年)中,他和英國名將馬爾博羅公爵聯手合作,首次於布倫海姆戰役大敗法軍,並取得一連串的勝利,占領比利時與義大利等地。但是1710年英國退出戰爭之後,他於1714年的德南戰役敗於法國元帥維拉爾,無法進一步懲罰法國。戰爭於是在1714年由法奧簽訂拉什塔特和約而結束,奧地利獲得南尼德蘭、米蘭、拿坡里等地,收穫仍豐,而代表奧國簽訂和約者正是歐根。他因為對土、法的巨大戰功,被視為奧國的英雄兼實質國父

1703年,歐根以接近政變的方式,獲得奧地利宮廷的主導權,開啟他奧國實質首相的生涯。他擁有敏銳的軍事天分與決策智慧,但卻不是優秀的行政高手與軍備天才(治軍練兵能力較弱)。雖然早期他引進法國式的管理與訓練方式,很大地提升了奧國的國力及行政、軍事效率,但是在他晚年,奧地利的軍隊開始顯露出練兵不足、士氣下降的跡象,這與他精神和體力之衰退也有頗大關聯。結果就是,奧地利在1730年代的波蘭王位繼承戰爭(1733-1738年)受挫頗深,歐根已無法像1718-1720年的四國同盟戰爭(戰後奧地利用薩丁島換得富庶的西西里島)那樣,利用外交分化來壓制波旁王朝的法國與西班牙,法國因此重建西歐霸權,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顛峰期也在1733年正式結束。但是,即使1730年代的戰事不利,他在奧地利仍享有無比崇高的聲望。

他真誠地效忠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他1736年過世之前,長達33年享有奧皇最高顧問與軍事大元帥的權力,普魯士國王因此諷刺他是「真正的皇帝」

弗朗茨一世.史蒂芬雕像Kaiser Franz l

這位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弗蘭茨二世皇帝為了破滅自稱為法國皇帝的拿破崙想當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夢想,於1806年主動解散了這個帝國,並同時成立了奧地利帝國,弗蘭茨二世皇帝也就因此變成了奧地利帝國的弗蘭茨一世皇帝

法蘭茲·約瑟夫一世(1830/8/18~1916/11/21),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 (1848年-1867年),奧匈帝國締造者和第一位皇帝(1867年-1916年在位)。法蘭茲·約瑟夫一世從1850年-1864年間擔任德意志邦聯主席。在他近68年的統治中,獲得大多數國民的敬愛,因此在晚年被尊稱為奧匈帝國「國父」,也成為奧地利的標誌性存在

1854年,與姨表妹伊麗莎白郡主(小名茜茜)結婚,茜茜的父母是巴伐利亞的邁斯米利安公爵和露多維卡公主

(茜茜皇后曾經被喻為「歐洲最美麗的女人」,一1854年,皇帝與當年十七歲的巴伐利亞公主伊麗莎白(茜茜)完婚。茜茜公主的皇室婚姻生活過得並不如意,為了逃避皇宮中的生活,經常四處旅行,常常前往匈牙利,她同時受到匈牙利及奧地利百姓的敬重和愛戴,是奧地利人最喜歡的一位公主,被百姓暱稱為「茜茜」)

1867年6月8日,他與匈牙利貴族達成和解,加冕為匈牙利國王,戴上聖史蒂芬王冠,建立了奧匈帝國

1889年,其子奧地利皇儲魯道夫在梅耶林神秘死亡,於是立三弟的長子法蘭茲·斐迪南為新皇儲

1895年2月27日,兼任德國元帥

1898年,伊利莎白皇后(茜茜)在日內瓦湖畔被一位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以錐子刺死,享年六十一歲

1899年,他被迫允許法蘭茲·斐迪南大公以貴庶通婚的方式娶波希米亞(捷克)女伯爵 蘇菲·肖特克 為庶妻(morganatic wife)。庶妻和其子女不能享有或繼承他生前和死後的一切,庶妻和皇室夫婿不能在公共場合一起出現,她也不能出席任何皇室活動

1900年,奧匈加入八國聯軍出兵中國,設立天津奧租界

1908年,吞併波士尼亞,也是唯一一次奧匈領土吞併

1914年,其侄奧地利皇儲 法蘭茲·斐迪南大公與庶妻 霍恩貝格女公爵蘇菲在波赫首府塞拉耶佛遇刺。奧匈帝國以「塞拉耶佛事件」為由 對塞爾維亞王國宣戰,隨後德意志帝國、大英帝國、俄羅斯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及鄂圖曼帝國加入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6年,86歲高齡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因肺炎駕崩,法蘭茲·斐迪南的侄兒卡爾即位為奧匈帝國皇帝

 

卡爾在伯父斐迪南大公被殺後,被立為太子,其叔祖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逝世後即位為新君。卡爾一世愛好和平,本意和協約國達成密約從而使奧匈帝國退出一戰。但由於不肯割讓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給意大利導致努力成為泡影。而密約被曝光後,卡爾一世的名聲大為受損。一戰末期,奧匈帝國陷入內亂,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提出了十四點協議,卡爾一世為了維護統治,遂接受此建議,將奧匈帝國改為聯邦制國家。事與願違的是,此舉卻使得帝國對各民族自治政府完全失控。不久後,奧匈帝國垮台,同時宣布退出一戰。
1919年四月,奧地利議會宣布將卡爾一世的皇位廢黜,此後卡爾曾試圖復位,然並未成功。1922年卡爾一世因肺炎在馬德拉島駕崩,時年34歲

卡爾一世死後,他的妻子齊塔一直生活在瑞士,終身穿黑衣為丈夫守孝。直到1981年,在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的斡旋下,她才得以重返維也納。1989年,年近百歲的齊塔在瑞士逝世,她的遺體被運回維也納,並被安葬在奧匈帝國的皇家墓穴裡。

IMG20190901105508.jpg

瑞士人大門Schweizertor

在中世紀的時候,許多皇宮喜歡讓彪悍而誠實的瑞士人把守城門,哈布斯堡王朝也不例外,這個最古老的城門因此而得名。1547年至1552年,費迪南一世皇帝把古老的城堡改建成文藝復興式的宮殿,這座紅底藍橫紋的門是建於一五二二年,瑞士門的上方,可以看到金色的哈布斯堡雙鷹家徽

霍夫堡禮拜堂Hofburgkapelle

瑞士人大門內的庭院也被稱作瑞士人庭院。穿過瑞士人庭院可以參觀城堡小教堂。如今,這裡是高雅人士舉行婚禮的地方。與其相連的宮廷樂室(Hofmusikkapelle)是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搖籃。如今,慶賀了成立五百週年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每逢禮拜天和宗教節日,都在城堡小教堂唱詩。前來一飽耳福的人絡繹不絕,因此必須提前預約

皇家珍寶館Kaiserliche Schatzkammer Wien

在卡爾六世時期,第一個珍寶館落成,鐵門上刻寫的1712字樣,標誌著珍寶館建成的年代。
當前,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用過的皇冠、權杖、皇袍、衣物、首飾、徽章,以及一些教會的珍貴物品都珍藏在這裡

館中珍藏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用過的皇冠、權杖、皇袍、衣物、首飾、徽章的皇室御寶。其中一頂鑲滿各色寶石、珍珠的皇冠,就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象徵。1806年末代皇帝法蘭西斯二世摘下這頂皇冠,也宣告這統治大半個歐洲達七百餘年之久的朝代結束。

在眾多珍奇寶物中,有一個約有兩米半長獨角獸、二千八百多克拉哥倫比亞時代的翡翠,四百多克拉的紅寶石,和近五百克拉的綠寶石,無價珠寶以及雕琢複雜精美的工藝,熠熠發光令人瞠目。館藏珍寶向人們昭示著長達數世紀之久的權力與尊嚴的象徵

約瑟夫廣場 皇帝約瑟夫二世雕像Kaisers Statue von Joseph II

廣場中心是1806年建造的約瑟夫二世皇帝的銅像。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皇的這位兒子,以開明君主和改良家的美名流芳百世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Österreichische Nationalbibliothek

在約瑟夫廣場上看到的最輝煌的建築就是和霍夫堡皇宮連在一起的奧地利國立圖書館。這座巴洛克式建築和維也納很多著名的建築一樣,出自費舍·馮·埃爾拉赫之手。圖書收藏的最早記載是在14世紀,到了16世紀,這座圖書館已經初具規模了。1902年,圖書館被收歸國有。如今,奧地利國立圖書館藏書240萬卷,是世界最著名的圖書館之一。
國立圖書館中最的值得一看的是一間豪華大廳(Prunksaal)。這間豪華大廳堪稱巴洛克風格的一部傑作。大廳長78米,寬14米,高19米。大理石的柱子和五彩繽紛的天頂裝飾,令人嘖嘖稱嘆。大廳內最寶貴的藏書是從歐根親王圖書館搬遷過來的一萬六千卷燙金封面的精裝古書。如今,這間豪華大廳主要用作舉辦展覽。

奧古斯丁教堂Katholische Kirche St. Augustin

這座奧古斯丁教堂一直是宮廷教堂。皇家的婚喪大事都是在這裡舉行的。其中最讓人注目的婚禮有拿破崙忙於爭戰,甚至沒有時間出席自己和瑪麗亞路易絲的婚禮,只好讓他人代理行婚。弗蘭茨約瑟夫和茜茜公主的婚禮也是在這裡舉行的。此外,奧古斯丁教堂內還有一座小墓穴,裡面珍藏著五十四個小罐,小罐內竟是哈布斯堡皇親們的心臟!哈布斯堡王朝的葬禮非常奇怪。一具屍體要分三處埋葬心臟放在奧古斯丁教堂,其它內臟放在斯特凡教堂,屍骨則放置在皇家墓穴裡。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員當中,最不幸運的要屬拿破崙的兒子了。二十一歲死於肺結核的年輕人,其屍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被送還法國,但是他的心卻永遠留在了奧古斯丁教堂!

IMG20190901112427.jpg

西班牙騎術學校Spanische Hofreitschule

西班牙騎術學校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五七二年。馬克西米利昂二世皇帝從這時起開始放養西班牙馬匹。皇家宮廷十六世紀開始的這種馬步和舞蹈的表演,到了人文主義復興的時代達到了鼎盛,並且風行於歐洲各個朝廷。但是如今能夠把這一古老傳統保留下來的卻只有維也納了。一七三五年,卡爾六世責成建造的冬季騎術學校落成了。這座氣派非凡的馬術表演大廳高十七米,寬十八米,長五十五米,四周的圍廊由四十六根柱子支撐。從那時起,這裡一直是人們觀賞馬術精湛表演的地方。

霍夫堡Hofburg

霍夫堡宮殿是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宮殿建築。霍夫堡宮殿曾經是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皇帝冬宮。(夏宮是美泉宮)。今日的霍夫堡宮殿是奧地利的總統官邸所在地

霍夫堡皇宮曾經是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居住地,直到一八零六年,弗蘭茨一世皇帝宣布這個神聖帝國的解體。霍夫堡是奧匈帝國皇帝的居住地

IMG20190901110524.jpg

2011-05-04_1182 (1).jpg

 

米歇爾廣場Michaelerplatz

霍夫堡皇宮的米歇爾樓Michaelertrakt,在一八九三年完成豪華的巴洛克宮殿。米歇爾樓的弧形立面上精緻的塑像,兩側的噴泉和五十米高的圓頂,使得這座宮殿極其堂皇富麗。

2015-01-31-713.JPG

在米歇爾廣場上,眾多巴洛克建築的包圍下,建於十三世紀的米歇爾教堂(Michaelerkirche)顯得很特別。早年曾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宮廷教堂。它的主體部份屬於晚期羅馬式,但是卻擁有一個早期哥德式尖塔。米歇爾教堂是重要的宗教音樂表演場所,作曲家莫扎特的最後一部作品《安魂曲》就是在這座教堂裏首演的

2011-05-04_1189.jpg

德梅爾咖啡店Demel

著名的糕點店和巧克力店,成立於1786年

2011-05-04_1197.jpg

Kohlmarkt街

Tiffany、DIOR、Burberry、Cartier、Gucci、CHANEL、LV、VALENTINO、Rolex...所有的名牌都在這條街上

2017-01-28-1670.JPG

格拉本大街Graben

繁榮的購物街

2015-01-31-702.JPG

聖伯多祿教堂Katholische Kirche St. Peter

古老的羅馬天主教堂,建築風格為巴洛克式,面向西南方,距離格拉本大街頗近,修建於1701年到1733年

Tchibo Filiale

走累了,可以來這裡喝杯簡單咖啡

2011-05-04_1207.jpg

黑死病紀念柱Wiener Pestsäule

巴洛克式紀念碑於1679年 大瘟疫流行後豎立,在科林斯柱上展示了三位一體,還有九位天使
紀念柱有一些複雜的圖像,主要表示瘟疫和鄂圖曼帝國的維也納第二次圍攻(1683年),這些都是對罪的懲罰,被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的虔誠和代禱所避免或擊敗。 (柱子因此也代表了這位皇帝的勝利紀念碑

利奧波德的噴泉Leopoldsbrunnen

奧地利的守護神

花崗岩噴泉與聖Leopold青銅雕像,在他的手中有一面旗幟,與一張Klosterneuburg教堂的草圖。雕像矗立的底座上,有兩個浮雕-發現利奧波德的妻子聖艾格尼絲的面紗  與   Klosterneuburg修道院的建立

IMG20190901084513.jpg

斯蒂芬大教堂Domkirche St. Stephan

維也納羅馬天主教大主教管區的母教堂,也是維也納大主教ChristophCardinalSchönborn,OP的所在地。 目前在史蒂芬廣場上看到的羅馬式和哥德式大教堂形式主要由杜克-魯道夫四世(1339-1365,Duke Rudolf IV)發起,建立在兩座早期教堂的廢墟上,這是於1147年聖化的第一座教區教堂。

2015-01-31-681-SMILE.jpg

克恩滕大街Kärntner Straße

著名購物街

Billa

附近唯一的超級市場

沙河蛋糕 沙河咖啡館Café Sacher Wien

奧地利最知名的經典巧克力甜點 沙河蛋糕 Sacher Torte

蛋糕配方 後被賣給 另一間百年老店-德梅爾咖啡店Demel,為了爭奪商標權,沙河飯店 與 德梅爾咖啡店 雙方還曾對簿公堂

兩家都吃吃看,比較一下

IMG20171012005751.jpg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

原有的建築是一座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剛建成時受到了嚴厲的批評。1869年5月25日,這裡首場表演為莫扎特的唐·喬望尼(Don Giovanni)。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舞台被盟軍炸毀,整棟建築也在1945年3月12日被火燒毀。

重建的歌劇院有超過2200個座位,於1955年11月5日第一次演出

只是要感受一下,有便宜的站票,不用10歐。網路上可以google到 很多人的經驗談

 

Citybike單車借用站

操作方式跟高雄的Citybike很像

IMG20190205080227.jpg

Wien Hauptbahnhof

2011-05-05_1523.jpg

美景宮Schloss Belvedere

1714年歐根在皇帝賜給他的維也納的第三區土地上建造巴洛克式宮殿──美景宮,建築各個部分的宮殿持續到1723年。他與前兩位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和約瑟夫一世關係極為親密良好,但與皇帝查理六世的卻大多是上司跟元老部屬的關係而已。因為歐根對無男嗣的查理六世力薦,主張把皇位傳給兄長約瑟夫的女婿——巴伐利亞選侯卡爾·阿爾布雷希特(1726-1745年在位),如此即可自然地把相鄰且信仰天主教的巴伐利亞與奧地利合併,大幅增強奧地利在德意志的地位與實力。這個主張觸怒了執意要把皇位傳給女兒瑪麗亞·特蕾莎夫婦的查理六世,因此查理對歐根不如他的父兄般親愛信重。歐根從未結婚,他很可能是獨身一生。1736年歐根親王在睡夢中病逝後,他的侄女瑪利亞·安娜·維多利亞繼承了龐大財產,但是她沉溺於賭博,不得不把這些宮殿變賣

2015-01-31-632.JPG

美景宮下宮Unteres Belvedere

美景宮花園

2011-05-05_1482.jpg

紅軍英雄紀念碑Heldendenkmal der Roten Armee

是紀念維也納戰役中對抗納粹軍而陣亡的俄羅斯士兵,建造於 1945 年,紀念在「維也納戰役」中與納粹軍對抗而不幸戰亡的 17,000 名俄羅斯士兵。 這場慘烈的戰役發生於 1945 年的四月間,為期超過兩週,結束了納粹多年來的佔領

IMG20190901173338.jpg

Hochstrahlbrunnen噴水池

到了晚上,它會以紅色,粉紅色,黃色,紫色,藍色和綠色發光。池邊緣有365個小型噴泉,象徵著一年中的每一天

2011-05-05_1477.jpg

卡爾廣場Karlsplatz

南側的Resselpark,飾有眾多紀念碑,占用廣場上最大的面積。福音教會學校和維也納科技大學位於此處。廣場周邊是查理教堂(有一水槽,前面是亨利·摩爾雕像)、維也納博物館,以及 Winterthur 保險大廈。廣場的北面是維也納愛樂協會(金色大廳)、維也納藝術之家,和商業學校。

2011-05-05_1463.jpg

卡爾教堂Karlskirche

是一座巴洛克式教堂,該教堂是奉獻給聖卡爾-波羅梅奧St. Karl Borromäus的,他是十六世紀偉大的反改革者之一

1713年,也就是最後一次大瘟疫流行一年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查理六世 承諾為他的同名守護神 查爾斯博羅梅奧 建造一座教堂,他被尊為瘟疫患者的治療師。教堂建設於1716年開始。

中心的門面通往門廊,與希臘神廟門廊相對應。立於門面兩邊的大柱形似羅馬的圖拉真柱trajan’s column。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塔樓延伸出來,展示了羅馬巴洛克(貝爾尼尼Bernini和博羅米尼Borromini)的影響。

教堂因其圓頂和兩邊的浮雕柱而聞名,以及它作為附近的金色大廳Musikverein和維也納科技大學建築群平衡的角色。教堂由一個宗教團體和紅星十字架騎士the Knights of the Cross with the Red Star維護,長期以來一直是維也納科技大學天主教學生部的教區教堂和教座所在

2011-05-04_1254.jpg

維也納分離派Secession

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前期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又譯藝術革新派)在奧地利的支流。

該流派反對當時相對保守的維也納學院派,並與之決裂。

分離派作者作品藝術傾向、個人風格多種多樣,而且沒有明確的綱領,因此狹義上指維也納分離派組織,廣義上講是指是思想、類型相近的藝術一群。

分離派涵蓋繪畫、設計、建築、裝飾等領域。

2011-05-04_1261.jpg

Naschmarkt

市場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6世紀,最早是一個銷售牛奶的市場。現在納許市主要銷售各種新鮮食物

IMG_20160604_090154.jpg

城堡公園 Burggarten

以英式風格佈置。它也是棕櫚屋的所在地,棕櫚屋是根據弗里德里希·奧曼(Friedrich Ohmann)的設計建造的最美麗的新藝術風格玻璃屋之一

IMG20190901103740.jpg

莫扎特纪念碑Mozartdenkmal

花園中被拍照最多的雕像無疑是莫扎特·登克馬爾(Mozart Denkmal),該雕像是由奧地利雕塑家維克多·蒂爾格納(Viktor Tilgner)於1896年創作的。這座紀念碑最初建於奧古斯丁廣場,但於1953年移至Burggarten,在座架上展示了莫扎特,其周圍被Putti和樂器包圍。浮雕是莫扎特著名的歌劇《唐·喬瓦尼》

Butterfly House

這是一個蝴蝶花園,在這裡可以看到熱帶蝴蝶

2011-05-04_1144.jpg

IMG_20160604_150158.jpg

奧地利國會大廈Parlament

是奧地利國會兩院的所在地。這座建築座落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內城區(第一區)的戒指路,靠近霍夫堡皇宮和正義宮。地理坐標:48°12′29″N 16°21′29″E

國會大廈占地面積超過13500平方米,使之成為戒指路沿線最為龐大的建築物之一。興建這座建築是為了容納奧地利帝國議會的兩院,奧匈帝國奧地利部分(內萊塔尼亞)的立法機關。今天,奧地利國會大廈是眾議院(Nationalrat)和參議院(Bundesrat)的所在地。國會大廈有100多個房間,其中最重要的是眾議院、參議院和原帝國下議院(Abgeordnetenhaus)。 這座建築還設有圖書館、餐廳、酒吧和健身房。這是重要的國家典禮場地,最引人注目的是奧地利總統宣誓就職儀式和每年10月26日國慶節發表國會演講。國會有些辦公室也設在附近的愛潑斯坦宮等處。
這座建築設計為希臘復興式,包括了協調一致的幾部分組成。他還負責室內裝飾,如雕像,繪畫,家具,吊燈等。該大廈最著名的特色之一是雅典娜雕像和噴泉

Dr. Karl Renner Statue

IMG_20160604_200020.jpg

人民公園Volksgarten

2015-02-01-720.JPG

2011-05-04_1140.jpg

奧地利著名的戲劇作家,法蘭茲·格里帕策紀念碑Grillparzerdenkmal

2015-02-01-717.JPG

Sissi Sitting Statue

IMG20190901145501.jpg

城堡劇院Burgtheater

 

維也納市政廳Rathaus

 

沃蒂夫教堂Votivkirche

 

哈布斯堡家族發源於阿爾薩斯(Alsace),在1020年築起鷹堡,名為哈布斯堡,並逐漸將勢力擴展到萊茵河西岸流域。

1273年,哈布斯堡公爵 魯道夫一世 當選羅馬人民的國王(但未加冕為皇帝)

1282年12月27日 魯道夫一世 奪取被波 希米亞國王 奧托卡二世 佔有的 奧地利與施蒂利希公國,旋即分封給自己的兩個兒子 阿爾布雷希特 與 魯道夫,自此奧地利劃歸 哈布斯堡皇室 擁有,長達600餘年,直至於 一戰 戰敗為止。

1298年,魯道夫一世之子 阿爾布雷希特一世 被選為對立國王

1308年,阿爾布雷希特一世 被自己的侄子 士瓦本 的 約翰 殺害,自此後雖然 阿爾布雷希特 的次子 腓特烈 曾被選舉為對立國王,並與 巴伐利亞 的 路德維希四世共治,然而其後的100年間,哈布斯堡家族的勢力開始退縮到以奧地利爲主的家族領地,並把南阿爾薩斯、布賴施高(Breisgau)和帝國內的其他一些領地陸續劃入治下。

14世紀期間,新成立的瑞士聯邦不斷向德國南部擴張,導致 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祖先建立的鷹堡。自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正式由瑞士北部的鷹堡,轉移到奧地利的維也納,因此哈布斯堡家族也被稱爲「奧地利家族」。

1379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兩位兄弟,阿爾布雷希特三世(Albrecht III)和利奧波德三世(Leopold III)簽定協議。阿爾布雷希特 的子孫將擁有奧地利大公國(後來被稱為下奧地利),即今日的奧地利中東部,利奧波德的後裔則坐擁外奧地利公國,統治領域包括今日奧地利西部、南阿爾薩斯和位於德國西南領地。

1422年,阿爾布雷希特支系的 阿爾布雷希特五世 迎娶了神聖羅馬皇帝兼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 西吉斯蒙德 唯一的庶女 盧森堡 的 伊莉莎白,並被指定為 西吉斯蒙德 的繼承人

1437年,西吉斯蒙德 病逝,阿爾布雷希特 於次年陸續即位為羅馬人民的國王、匈牙利國王及波希米亞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二世,未加冕為皇帝)。由此以後,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把持神聖羅馬帝國皇位(1742年-1745年間除外),直至帝國覆亡

1453年,神聖羅馬皇帝 腓特烈三世 正式將奧地利公國提升為大公國,使哈布斯堡家族乃至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都大大提高

1477年 馬克西米連迎娶勃艮第公爵獨女瑪利(Mary of Burgundy)。這段姻緣,將屬於勃艮第公國的,自法國北部至荷蘭、比利時的領地通通併入哈布斯堡皇室領地。

1496年 馬克西米連的兒子美男子菲利浦,迎娶西班牙女王儲胡安娜,開創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不過,菲利浦將母親勃艮地公爵的領地也帶入西班牙王室,種下了西班牙與法蘭西衝突的火種。

1521年 馬克西米連的孫子,日後的神聖羅馬皇帝費迪南一世,迎娶了波希米亞郡主安妮(Anne of Bohemia),次年,費迪南的妹妹瑪利亞郡主(Maria of Austria)嫁與匈牙利兼波希米亞國王路易二世(Louis II of Hungary & Bohemia),這兩段婚姻為日後奧地利吞併波希米亞和奧匈合組二元帝國埋下伏線。而哈布斯堡王朝便是通過聯姻在歐洲的影響使哈布斯堡家族的帝國勢力大大增強。

1506年,查理的父親美男子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繼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職,成為了尼德蘭(今日的荷蘭和比利時)的統治者。

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阿拉貢國王費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為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自此,西班牙全國、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薩丁島、那不勒斯王國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成為哈布斯堡王朝的管治領域。

1519年,查理的祖父,神聖羅馬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病逝,查理繼承帝位成為查理五世,並承繼了家族對奧地利和阿爾薩斯的管治。

1521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發覺其國被哈布斯堡領土包圍,於是攻擊西班牙在義大利的屬地,再次引起兩國的衝突。法國遭遇災難性敗績,先後在比克卡會戰(1522年)、帕維亞之戰(1525年,弗朗索瓦本人被虜)受挫。結果,被查理俘虜的弗朗索瓦退出戰爭,再次放棄米蘭予西班牙;弗朗索瓦一世為取得自由,不惜簽訂割讓勃艮地(給查理)、布列塔尼(給英王亨利八世)等領土的屈辱條約。但弗朗索瓦一世一回到法國,就宣布撕毀條約,拒絕割讓土地給查理和英國。

1525年,查理五世在帕維亞之戰中打敗法國
1527年,攻陷羅馬
1529年,教宗與查理簽署巴塞隆那和約,建立更和諧關係。西班牙正式成為天主教的保護者,而查理被教宗加冕為義大利國王(倫巴第);因為教宗需要查理的西班牙出兵,以推翻趁機自立的佛羅倫薩共和國。
1533年,教宗克萊孟七世拒絕讓英王亨利八世離婚,主要原因是他不希望觸怒查理五世,令羅馬再度被洗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rm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